正式收到 offer letter 了。
從五月底開始到現在經過了四個多月,好我承認我原本以為我已經找半年了原來還沒。基本上這次的轉職心路歷程,因為覺得會成為之後影響自己人生很大的一個抉擇,所以我想說寫下來,給別人也給未來的自己看看。因為內容很多是我從過去很菜的時候累積到現在的經驗,所以可能會有一些看起來讓人覺得很廢話的地方,請多包涵。
我好像沒有特別說明過我的背景。但是因為背景這件事情畢竟在轉職中非常重要,我會盡量在可以說明的範圍之內描述我的情況。
首先我是在台灣的大學、台灣的研究所畢業的。大學是清華大學、研究所是台灣大學,都是生物相關科系,但請容我就不寫出來了。英文幾乎是母語程度(多益 975),日文商用程度(有過 N1),口語可能比商用還再好一點點,但是不太能寫日文文章,簡報什麼倒是沒問題。會交代語言這件事情是我這次轉職之後才理解到語言真的很重要。
畢業之後先在原本的實驗室做了一年研究助理,雖然是磕磕絆絆地但最後有把研究成果發表出去。其實從大學到研究所到助理也發生非常多事情,不過這段記憶因為太辛苦我一直沒辦法好好寫下來(苦笑),有機會再分享給大家。
後來原本是要申請美國 PhD 的,不過如果當時成功的話現在就不會在日本轉職了對吧。當年連續申請了兩年都失敗,開始思考接下來的人生要怎麼辦。剛好那時候身邊的朋友都在澳洲打工度假,所以我也趕流行一般申請了日本的打工度假,想說澳洲講英文但我英文已經不錯了,去日本練練日文好了。在日本一年的時間,雖然都是打工,但是真的有感受到日本人工作態度跟台灣人不一樣的地方,也漸漸地定下要留在日本工作的目標。
但是隨著打工簽證快要到期,我一直沒有成功找到正職。因為當時的我也不太知道怎麼積極去找,所以最後我就只好鼻子摸著回台灣。回到台灣以後在中環(歡迎大家去 PTT Biondustry 板搜尋)工作了半年,主要是做小分子新藥開發的中間一顆螺絲釘。這期間多少有想要找日本的工作,但後來主要離職原因還是因為公司。決定離職前其實就有在找工作,但當時真的太年輕了(遠目),完全沒有想到其他人都怎麼包裝自己、而我又是什麼樣的條件。印象很深刻是當時因為太沮喪,一度有在 PTT PO 文詢問網友意見,說意外但也不太意外的是台灣人真的很友善,竟然還有網友願意幫我內推。但是因為當時自己心態太軟弱(我猜我現在可以這樣說了因為我長大了XD),各種拖拖拉拉,最後我獲得了一句到現在都記得清清楚楚的話:「時機很重要。錯過了就沒有了。」
這句話應該可以跟我大學的時候去做 summer 的實驗室老闆說的話並列人生金句前五名。
(實驗室老闆的話是:你都幾歲了還什麼都要人陪嗎?你小時候上廁所要人陪現在還要嗎?)
後來因緣際會在 PTT(又是 PTT)看到一個日本的再生醫療公司徵才,經歷了書類選考、一面終面、辦簽證各種曲折,最後在兩年前又回到日本來。時間快轉到今年一月,公司內部異動我正式脫離原本進去的行銷部,轉換到研發部,並獲得一個老日本男人主管。一開始我覺得這是我想要的,因為行銷部裡面非常多台灣人,很多時候不像跟日本人工作還可以享受當白目外國人的優勢,反正日本人討厭你一輩子也不會說出來。但是離開之後約莫四月多吧,公司因為新產品要上市,我開始會有跟主管意見分歧的時候。主管個性很強勢,標準經典款昭和時代的老男人。其實他很照顧部下,但是他不太允許部下有自己的意見,偏偏我又意見特多。中間還有很多故事我就不贅述了,總之在五月中的時候我突然福至心靈覺得,這樣下去不行了,我要轉職。
所以轉職之旅就開始了。
修履歷
開始的第一步就是修履歷,打開各類轉職網站。修履歷是一門大工程,而且會在整個轉職過程中一直纏著你陰魂不散。畢竟是轉職,你應該已經有一份履歷了,以下是一些我覺得可以注意的地方:
1. 根據應徵公司調整內容甚至排版
我承認我一開始很懶,通通都丟一個通用版,但是因為不同職缺調整內容當然是必須的,有的時候因為公司文化甚至除了內容之外排版也可以改過。比方說很傳統的日商可能需要用比較保守的格式,最好上網下載別人的八股範本照填,但如果是外商的話可能更注重內容跟容易閱讀。好心一點(或是有一點經驗)的仲介會告訴你希望你客製化哪些部分,沒有的話你還是需要自己判斷,主動跟仲介提出。
2. 日式履歷(JIS 規格)是必要的
在日本求職,請你準備好三份資料:履歷書、職務經歷書、英文 Resume。我一開始沒有用 JIS 規格寫日文履歷書,但是後來請日本人幫我改的時候,對方是在外資大手公司上班的人,還是語重心長地跟我說最好寫一份 JIS,所以我就乖乖寫了。至於英文 Resume,我覺得除非你有自信日文能力、想法文化都跟日本人一樣,不然給一份英文 Resume 可以大大加強你的語言能力的印象。(當然面試外資的話就是必要的了不用多說)
3. 花錢也好找個日本人看過吧
最後也最重要的,我一開始寫完的時候是我自己改過日文,然後請也懂日文的朋友再改一次,最後請日本朋友幫我改之後想說我早點給他改就結了... 日本人改過真的差太多了,而且最好是要找跟你同領域又有轉職經驗的人,當然這個可遇不可求,我甚至覺得花錢找人幫你改都可以。
想找的職缺類型
在你開始之前,要先想好自己想找的職缺。想要什麼等級,薪水想要多少,外資還是內資,大手還是新創。自己先想過一遍以後再去跟仲介談,他會幫你看你想要的這些是不是太簡單或是太癡人說夢,再重新調整。
我這次設定的目標是想要外資大手企業、年薪比現在約高一百萬,但是不要求主管職(其實內心話是最好不要主管職XD)。這樣的職缺很多、仲介也沒說什麼,所以應該大致是符合我的條件的。
工具
基本上到這個程度的職缺,就是企業直接連絡,自己上轉職網站找,或是透過轉職仲介。Indeed 不太會 PO 這種職缺了,有時候 LinkedIn 會有,但更多時候是 confidential 的職缺,所以仲介其實滿重要的。
各類轉職網站
LinkedIn 和 BIZREACH(一個老牌(誤)轉職網站)是一定要的,然後這兩三年又多了非常多轉職網站,有的網站是針對20代、有的是針對中高階轉職、有的是專門 for IT 業界,我覺得都可以觀察看看、然後選擇最適合自己的。不過我自己是登錄好幾個之後最後因為都交給仲介了,連 BIZREACH 都沒什麼在看了。另外有時候你跟仲介拿到職缺、可是他們手上不一定有求人票(JD),或是經過翻譯資訊很不完整,我就拿過只有不到一頁 word 短到不行的 JD,這個時候可以上 LinkedIn 搜尋有時候可以找到原本公司的 JD,但可能僅限外商就是了。如果是企業直接連絡,其實大企業的 HR 也會在這些轉職網站上徘徊的,我就收到了兩家喔。(其實後來說不定還有但是我開始用仲介之後就很少上去看了)另外 BIZREACH 有分會員等級,如果你沒有買高級會員的話會看不到某些招募訊息(會看到有人傳給你但看不到內容),可是我這次收到的兩個企業聯絡訊息都是對方用白金等級發,所以就算你是免費會員還是看得到。
轉職仲介・エージェント
我這次主要用的有 Michael Page、Robert Walters、enWorld、JAC recruitment、還有一家小小家但我覺得他們滿用心的 IceBlue & Company。這些仲介都各有自己的風格,其實也不一定哪家好或不好就是了。Michael Page 跟 Robert Walters 我都只有比較頻繁接觸到裡面的一個人(但是 Robert Walters 確實是會有很多人聯絡你的),然後這兩個人真的奇葩到不行,我覺得我很需要寫出來告訴大家。
Michael Page M 桑
他介紹的職缺是一間外皮日骨的 CRO 公司,畢竟日系 CRO 大一點的就那兩家,有跟歐洲外資合資成立公司的就是這個 C 家。(大家都知道了)一開始 M 桑跟我聯絡的時候一直瘋狂想要見面我覺得超有事,又不是高中生在聊天室認識的網友,一直見面見面的煩不煩。BTW 這次介紹我最後拿到工作的仲介,我一直到拿到 offer letter 才跟他見到面欸。見面根本不重要好嗎。
然後他說可以幫我投幾家 MSL,因為我一直都很想試試看 MSL(真的可以說是 Dream job 吧但現在感覺越離越遠了XD),所以就拜託他幫我丟丟看。問他履歷要不要改說要,要改哪裡又說不出個所以然。後來我改了個自己覺得比較學術的版本給他,當時剛好遇到暑假,我還在北海道各種接他電話,最後他是說他丟了四家還五家,但我只過了一家。
後來面試過程公司方面也是各種雷,但這位 M 桑完全是在跟公司人事比賽一樣,寄給我信裡面的面試時間地點注意事項通通都是截圖,我也無法複製地址,選時間的信是直接截圖公司內部系統的畫面,先生你這樣真的沒問題嗎?然後對方要求準備一個短短的 Presentation,因為公司不能用外部 USB 連結需要事先把檔案印出來,也沒有在信裡跟我說。
最好笑的是後來那間沒上,我氣到不想回他信(因為公司也是雷爆),他竟然還有臉在經過一兩個月之後問我有沒有認識某某條件的在日台灣人,他有工作可以介紹。我如果有討厭的人再介紹給你吧。
Robert Walters I 桑
這位跟 M 桑不太一樣,因為 M 桑就是個對自己工作一點都不尊重的雷包,但是 I 桑其實沒有不尊重工作,他應該是很認真的只是認真方向不太對。其實他介紹的職缺是最後拿到 offer 然後很掙扎的兩個選項之一,也是外資的試藥大廠。一開始 I 桑直接打電話給我,然後我至今都還印象深刻他用他的破英文問我對自己英文有自信嗎XD,後來幾次也是有種他打從心底覺得自己英文很好的感覺,但是先生,真的沒有啊。
他跟我談的時候還算比較早,可是不知道為什麼對方書類選考花了很久時間,後來跟我說沒過。結果在我面完另一個職缺終面、拿到口頭 offer 的半小時後,我人還走在往車站的路上,接到 I 桑電話說他跟對方人事溝通有問題其實我有過書類選考。(?!)但當下我也很老實跟他說我半小時前剛拿到一個 offer 我也很喜歡對方,你要排真的要快,所以就以光速敲定了電話的一面(跟小主管)以及終面。後來覺得這段過程很鬧,因為書類也拖很久,有懷疑過是不是對方其實先面了另一個人,但是對方推掉了我只是候補的。
但是你以為 I 桑的故事就這樣結束了嗎,才沒有呢。在我拿到這間 offer 之後,我理解他很想要這個 case,但是他的做法就是不停騷擾求職者欸,我並不是說回他信很慢或什麼的,可是他電話打得我都以為我在跟他交往然後他是一個控制慾很強的男朋友。中間還有一次終面前他希望跟我先講講對方部門主管是什麼樣子,當然我很感謝,可是見面坐下來第一件事竟然是當著我的面在拉他的襪子... = =+ 還有像回信會搞錯時間啦、不小心複製貼上之前的內容啦這種的,回頭想想書類選考那件事八成就是他自己雷包吧XD。
enWorld
這間是我很久以前就有在 LinkedIn 上收到他們的聯絡,然後大概一年或一年半以前有曾經跟他們聊過。那時候還沒有說很強烈想轉職的想法,只是覺得想知道一下產業狀況。enWorld 是專門針對外語人才的轉職仲介,大家應該看名字也知道他們就是 en 転職同個系列的。
跟我談的是一個叫做 Ashley 的金髮碧眼外國人,因為要講他好話所以我就寫名字了XD,我其實不會覺得他是專業很厲害或怎麼樣,但是我覺得他跟其他家甚至他們家自己其他人比起來,最大的優點就是他非常誠實。我第一次找他的時候他就直接點出我的優缺點,尤其我覺得日本人都不太願意講缺點都只講你的優點,然後期待你會自己感受到空氣中飄散的那個意思:除了這些之外其他都需要改進喔。
後來這次要轉職我就挖出他的名片聯絡他們,最後決定去的那家也是他的同事介紹的。剛開始你可能會覺得他們好像不太積極,不過我覺得他們是屬於比較小心的,沒有就沒有,不會硬塞職缺給你。最早我有去面過某外資試藥大廠,以下稱 Q 家好了。(大家都知道了啦)雖然一面就被刷掉,但後來 enWorld 也有人連絡我 Q 家職缺,雖然不是同個職缺但那位仲介還很認真幫我研究會不會有機會遇到同個主管,然後因為白癡如我忘了當時面試的人的名字他還各種描述可能的人物幫我回想,最後發現那個面試官是 Q 家新上任的日本社長啊啊啊啊啊啊啊!(是個德國人的樣子)
JAC recruitment
這家是走職缺海戰術,我第一次找他們談之後信箱就沒斷過他們的信,天天三餐消夜點心加水果地寄,看職缺看到會搞混。這樣做我覺得是不太適合我啦,但是他們的人也很認真是真的,印象去面某 CRO 跟顧問公司合併的 IQ 家(大家都知道了)還幫我寫了一個攻略,不是罐頭攻略是為了我的面試寫的!然後因為是職缺海戰術,所以你拿到的職種業種會超級無敵雜,我後來覺得這家適合在早期先連絡,你可以先都看看一輪之後再來專心面你最想要的。
IceBlue & Company
這家是一間小小的轉職仲介,社長會自己跟你聯絡的那種小。負責我的人是個可愛的菜鳥,雖然很菜但是真的很認真,回信很快,一陣子沒消息也會自己幫你追進度。他們介紹的職缺也很雜,職缺數量也少,但是必要的時候社長還會親自跟你談幫你想辦法。當時我拿到一個 offer 但是對方是美國公司,在日本並沒有設立法人,所以我的簽證沒有辦法為他們工作。社長還幫我去問簽證顧問公司,幫我想有什麼辦法可以讓我接這個 offer,當然他是想賺錢不過我覺得一般根本不會想要替一個外國人這麼麻煩,就重新找過就好了。另外這個職缺是我這次轉職唯一一個很需要中文能力的職缺,後面會再說。
面試
日本的面試流程大概都一樣,書類選考→一次面試→(二次面試→)最終面試。
電話面試(HR 或仲介)
大概我修好履歷、打開 BIZREACH 之後的一周之內我就接連收到兩家外資系耗材試藥大廠的面試邀請,其中一家還是直接從上海打電話來的。後來回想起來覺得當時能這麼順利地開始真的對之後整個過程影響很大,尤其其中一家還進到終面跟亞洲區主管談過,快速熟悉了面試流程,之後每次心情很亂的時候就想想當初也面到了終面,沒道理現在不行!
公司在收到我回覆之後對方的 HR 也是先打電話來聊過,確認我的能力跟職缺內容說明等等。這樣的電話面試在經由仲介找的時候就會變成是仲介打給你,我這次如果經由仲介找的職缺,幾乎沒有跟對方人事講話的機會。這樣的電話主要只是確認履歷跟這個人給他的感覺,同時也是你跟對方問清楚職缺內容、公司資訊的好機會,如果沒興趣的話這個時候拒絕也完全沒問題。
一次面試
如果是公司直接連絡的話,下一步就是一次面試了。在仲介介紹的時候是先講過電話才丟書類選考的,所以有機會書類又沒過,不過我這次丟感覺只要履歷沒有太奇怪都會過,畢竟仲介也有先篩選,一般仲介也會幫你跟人事美言幾句。一次面試一般是小主管(但我有遇過反過來的,一面遇到的主管比二面的大)、然後二面是大主管、如果二面就是終面的話就會是部門最大的主管。
一面跟所有後面的面試都會問一樣的問題,你的職歷你的動機等等,但是一面更偏向你的工作能力,以及你的個性能不能跟小主管合得來。想想如果是你要面試未來的直屬部下,就算對方能力真的超級好,應該也不會找個一面就對他沒什麼好感的人對吧。同樣的如果你一面就覺得跟對方八字不合,其實沒上也不要太放在心上,想想你入社以後天天要跟這個八字不合的人工作也是很可怕啊。(雖然我自己每次沒上都會難過好一陣子XD)
請注意不管你再怎麼包裝你的經歷,在面試的時候絕對不可以有說謊的地方。可以隱瞞比較負面的訊息,例如離職原因一定跟現在公司有關,但是千萬不要說公司壞話。我以前覺得公司就壞啊哪裡不能講,後來覺得很多時候工作好壞這種事還是滿主觀的,加上自己心裡就已經氣氣氣氣氣,講出來的話一定不好聽,對方會覺得我是面試官還是心理師啊我幹嘛聽你抱怨呢。
另外我覺得不要說謊很重要的原因是,其實說謊對方一定看得出來,或是對方如果從說謊的地方往下問常常會兜不攏。我一開始面試的時候也是採誠實路線,後來中間有面幾個其他領域的職缺,那陣子真的面到有點錯亂,因為面試的職缺內容太雜了,有時候會不小心拿 A 職缺的內容去答 B 職缺的問題。要不然就是因為沒有經驗對工作內容都是上網査的跟想像的,回答起來就很像在抄答案。結果當然是不太好,有時候現場就會被問到自己都想說我到底在講什麼,後來想想要一直配合這些職缺去「製作」相應的答案出來,對方其實也聽得出來是違心之論的。
二次面試與最終面試
因為這次有進到終面的都是外資,所以這邊的經驗可能比較適合套用在外資公司上。二面的時候會遇到更高階的主管,一般大公司的話如果二面就是終面會直接遇到部門主管。這兩種人(?)會問的問題當然也就是先問你的經歷動機,然後比起一面主管更重視你未來可能的發展與穩定性。
一定會被問的就是你覺得你五年後十年後在幹嘛這種問題,因為我覺得說我一定不會轉職就是說謊了XD,所以我都只描述自己想成為的角色:業務上可以獨當一面、對自己專精的領域很瞭解可以提供他人意見等等。然後順口(其實是故意的)強調一下因為這些都需要在同一個職位上透過業務內容長期摸索跟熟悉,製造一種你會待很久的感覺。
這部分也可以跟你被問到離職原因的時候連結起來,我都是回答我在前一份工作已經達成自己的目標,在公司接下來感覺沒什麼新的挑戰可以嘗試等等,所以才轉職的。我在說離職動機的時候都說是自己的原因,要講公司很容易就會變成在講壞話。
經典面試分享
講講幾個我這次轉職覺得比較經典的幾個職缺吧。因為全部都講太多了,所以我只挑比較有參考價值的職缺出來講,如果有想要知道更細節也可以問我。
外資機器試藥大廠 G 家(最近生科部門賣給牙材大廠了),Marketing Specialist
這個是我第一個面、然後就一路闖關到最終面試的職缺。是我一打開 BIZREACH 之後沒幾天就收到的面試邀請,先是他們的人事打給我聊聊(根本就電話面試了),大概解釋一下職缺問我有沒有興趣等等。中間英日會一直切換,後來我正式面試就知道了,因為這整個團隊都是全亞洲一起工作的,平常工作上就要大量講英文。
這間比較有趣是一面是跟日本區的部門主管,二面跟業務部的同事(因為之後要一起密集工作),三面跟美國的部門主管,終面跟亞洲區部門主管。這是我這次轉職面試最多次的職缺,但是整個過程都覺得對方非常尊重面試者,態度都很客氣、回信什麼的也都很迅速。
一面是試藥部門的日本主管,但其實職缺是掛在亞洲區之下的,只是在日本這邊會由日本主管協調,再向亞洲主管匯報。日本主管回答問題都很詳盡,因為這是我第一個面的職缺、又是公司聯絡沒有仲介可以問,所以問題真的很多,但她也沒什麼不耐煩,還帶我參觀了實驗室。問的問題大概就是一樣經歷啦個性啦這些,而且坦白說我面完感覺不太出來有沒有機會,可能是她從頭到尾都太客氣我真的無法分辨。
二面跟業務部的同事,貌似 G 家的試藥製品行銷跟業務會配對行動,當天面試也有當時打電話給我的人事,兩個人都非常親切。比較令我訝異而且後來我也沒看到這樣狀況的是當天業務就直接開他們內部売上的表格給我看,今年到五月為止做了多少、這個月還有多少、接下來目標是什麼等等,我到現在還是覺得很不可思議這是可以這樣開來看的嗎。然後他也把 G 家試藥製品在亞洲區的人員配置講得很清楚我還覺得有點太清楚,包含業務部還有誰、我會對誰負責、亞洲區除了日本在台灣在哪裡哪裡有誰連名字都寫出來。這個因為講得太清楚所以我大概就有個底,後來也順利過了二面。
三面其實是有點意外,因為原本要直接終面,那時候剛好亞洲區主管跟美國主管都在日本,結果我好死不死被抓去出差... 如果是我自己回台灣的我還可以放棄機票,出差完全無法,所以只好跟她們說實話。不過後來對方又自己說要改 Skype 而且是我在日本的時間,然後面試一開始美國主管就跟我說抱歉今天亞洲主管真的沒空,我先跟你談過。美國主管這邊我沒有什麼特別感覺,她也滿親切的,但是她大概沒有什麼權限決定亞洲這邊的狀況真的就是跟我聊聊一樣。
終面的亞洲區主管最後也是 Skype,這個就是在面試過程中感覺出來不太妙了XD。她很老實說她們想找的人至少要有五年 Cell culture 經驗,雖然我強調我大概常見的細胞株都會養,但是她也說原本這個職缺是開給更有工作資歷的人。最後通知的感謝信說他們選了另一個 Candidate,我那時候才知道原來有同時間的競爭者啊,想想當時終面的感覺說不定那時候早就決定要另一個人了XD。
外資試藥大廠 Q 家(最近傳言要賣給下面那家),法人営業
這家也是主動聯絡,但可能他們招募部門在上海,離日本很遠很遠,不知道日本要什麼,所以我雖然有跟對方說想要行銷的職缺最後我還是被塞去業務。
面是排在下班時間,過去的時候辦公室燈都關掉了害我有點緊張。面試官是一位看起來頗資深的人,後來想想可能就是業務部門的主管了。他問我資歷,然後說為什麼過去都沒有做過業務現在卻突然想往業務發展呢?我的回答是想挑戰不同領域、以及過去的工作當中讓我感覺自己是喜歡和人接觸的工作,所以想試試看業務。結果他回答我說「可是我們想找的人是有業務經驗的」(*・ω・)ン?不是啊先生如果你要的條件是這樣請你跟上海那邊說清楚啊!
原本以為到這裡就可以收包包回家了,結果又進來另一位高加索中年男子(請容許我用種族形容),是用英文溝通的。看起來很親切然後大概也問了一下資歷,後來就說了類似的「我們現在真的比較需要有業務專長的人」啦、「你的資歷還有點不夠」啦、然後問我有沒有什麼問題。因為我想說這個大概也是掰了,但是我想知道自己有沒有哪裡可以加強,我就問了如果我接下來要往業務發展的話,你們覺得我應該需要加強什麼方面?結果這個問題貌似讓歪果仁很有興趣,問我怎麼會想這樣問?內心話是啊我就加減問一下啊,但我還是好好回答了,雖然對方也沒給出什麼回應。
後來一直到 enWorld 那邊想給我另一個 Q 家職缺,我才意識到他們那時候想找的人是介於一般業務跟社長之間負責溝通的腳色,所以當天的歪果仁是 Q 家新社長!但是我必須說從頭到尾我從上海那邊拿到的 JD 跟資訊一直以為就是一般的法人営業啊!
先講清楚啊!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JD 真的很重要,而且事先務必向人事或是仲介問得越清楚越好。面試就像去聯誼一樣,重點是雙方合意,所以你越早知道對方要什麼、知道得越詳細、就可以準備得越周全越容易獲得機會。(又或者是你在這個過程中覺得這不是你要的,也可以早點放棄省得浪費雙方的時間)
外資機器試藥大廠 T 家(最近傳言要買上面那家),Marketing Specialist (Life Science)
這個是我那時候 G 家面到一半拿到的職缺,想說太好了跟 G 家同質性很高應該沒問題,結果一面就失敗了。沒想到一面主管說,雖然因為我分生知識不夠(我是做細生的對方要有 NGS 操作經驗)所以沒有讓我到下一關,但是他很喜歡我的個性,所以把我 refer 給另一個部門讓我去面試看看。
這個面試印象比較深刻是面試官問我有沒有覺得因為個性哪裡吃虧過。我仔細想想除了平常我臉皮薄不太會跟客戶畫虎爛之外,還有一點就是我每次工作上跟別人有矛盾,雖然不一定是我的問題但我一定先想是不是我哪裡做錯。這點我是真心覺得很煩,因為我會為此心情很差,幾乎是到我都有點羨慕那些機歪人的程度。可是面試官聽完之後顯現出她好像覺得這點很棒棒的樣子,一直說嗯嗯這樣很好很好,我猜可能也是這樣 refer 給別的部門。
其實面試當下每個回答面試官的反應都是看得出來的。你可以根據他們的反應稍微調整自己回答的方式,當然還是不要太偏頗也絕對不要說謊。另外同部門的人大概想找的人也會差不多樣子(少數會有的二面面試官講話跟一面面試官相反的,這種進去也是看著小主管天天跟大主管吵架吧XD),所以你可以根據一面的面試官的反應去想想看二面的面試官會想要什麼答案。
美國臨床試驗安全管理系統(縮寫就不打了打了也沒人認得出來),Associate,Offer get
這個職缺是 IceBlue & Company 介紹的,有點特別的是他們在日本並沒有設立法人,只有三位 partner 以個人事業主的方式接工作。所以我的身分很尷尬,因為我必須要花很多時間重新申請個人事業主,或是,因為高度人才簽我現在可以直接申請永住,也可以用永住權為他們工作。
這家是唯一一家很重視中文能力的公司,原因很有趣,他們現在正想發展中國業務但是卻對於在中國設點這件事情有點猶豫,所以決定放在日本然後找會說中文的人。但是這個人同時要對日本的 partner 負責,要向美國公司匯報,要能處理中國客戶,要有能理解臨床試驗產業的專業能力,所以(根據仲介的說法)很難找好不容易才找到我。
一面是跟日本的大頭(雖然總共就三個人)還有美國當地負責亞洲 project 的人,後來聽仲介說才知道日本這邊的人過去都是在外資藥廠的菁英。面試也是英日交錯,比較特別的是為了要確認我的中文能力要求我寫 writing sample 給他們,我第一次被別人質疑我的中文能力XD... 終面是美國的人飛到日本來,加上日本的三位一起,但是與其說是面試比較像是討論我的簽證該怎麼辦還有未來的工作內容等等。最後因為簽證問題,還是沒有辦法為他們工作,但是這個面試算是我第一個拿到的 offer。
日系 CRO 跟外資合資成立的顧問公司 C 家,MSL
Michael Page M 桑介紹的 C 家。雖然是跟歐洲外資合資成立的公司,但還是歸在日系母公司旗下,然後公司在浜松町的高級大樓裡面,裝潢非常氣派,對硬體的第一印象很好。結果一面遇到的人馬上讓那個印象碎光光,兩位面試官一個應該是小主管(因為他沒有自我介紹不確定),另一個是人事。小主管沒什麼印象了但是人事好像第一天看到我履歷一樣,問問題都不經大腦的,眼睛盯著我履歷還可以問一些基礎到不行的問題。我雖然用 JIS 履歷但我不會特地貼照片,他一副很為難的樣子說你沒有照片嗎怎麼不貼。我的職務經歷書不會把所有工作經歷過的 project 都寫上去(拜託到底誰會全寫那 40 歲業務主管不就寫成一本回憶錄),結果面試過程我講到一個我過去的經驗就被他唸說你怎麼不寫呢。
這種狀況下我竟然還是過了一面,我都不知道怎麼過的,可能是人事跟 M 桑串通好要分贓介紹獎金吧。電話通知的時候 M 桑還提醒我,對方人事說我面試的時候會把手肘放在桌上,這要是日本人就是一發 out 看在我是外國人不瞭解文化才網開一面?!(黃種人問號)
二面的部門主管照例完全沒看過我的履歷,而且更討厭的是他根本沒想聽我的經歷,我講到一半就打斷說,那你有沒有跟藥廠比較相關的經歷?我其實覺得面試官打斷還好,但是這種打斷很明顯就是他沒耐心聽完啊。整個面試過程也是讓我覺得他們根本不想找會工作的人,是想找聽話的人吧,那你們怎麼會找轉職的要找新卒啊。後來我問到社風,人事,就是那個叫我履歷表要貼照片面試手肘不可以放桌上西裝要全黑的人事,竟然好意思說,我覺得我們滿有外資風格的啊!他們二面的部門主管前職在某化學試藥超級大廠 S 家(大家都知道了),也在旁邊搭腔說對啊我之前在那邊覺得這裡還比較外資呢還比較外資呢還比較外資呢!(太驚嚇要講三遍)(要是真的那 S 家是有多不堪啊)
外資機器試藥大廠 T 家,Marketing Specialist (Chemistry),內定
這個部門是前面那個說我個性很好的部門 refer 的,一開始因為各種原因面試日期一直喬不好,結果一拖就拖到八月底還九月才一面。
一面的小主管很直接,面試開始沒多久就說「我聽不太懂你想說什麼,你用英文講」,我換成英文之後馬上又說「噢你的英文真的比你日文好太多」。聽到這個都不知道是要道歉還是道謝。中間面試過程覺得還可以,但是最後她給我一段日文,是關於機器的說明,因為是機翻所以我要挑出不對的日文改掉。因為我日文實在沒有好到可以看著日文直接改(有英文原文倒是還能改一些),頂多看出來哪裡怪怪的。我很勉強改了幾個助詞之後跟面試官說,我真的改不出來,日文還不夠好,有英文的話應該可以。最後還是過了一面了。
終面有兩位面試官但是是分兩次單獨面的。第一位是部門主管,第二位是好幾個部門一起的超凹凹凹凹大主管。部門主管感覺是個很親切的人,很詳細的解釋了工作內容。他問了幾個問題,但他聽完你的答案之後會告訴你他自己的想法。比方他問行銷跟業務差在哪,我回答以後他說,他覺得行銷跟業務最大的不同就是「行銷決定大方向、業務去執行」。後來第二個大主管也問了這個問題我就照抄... XD 第二個大主管雖然看起來是有點派,但是其實聊起來感覺真的還滿親切的。最後還帶我去參觀了實驗室,裡面動不動就一億兩億的好高級啊。兩位主管都是當下就說給我內定,說真的面到那時候已經心力交瘁,聽到內定真的很開心。這家也是最後我選擇的,主要是因為三位面試官都讓我印象很好,覺得未來跟這些人一起工作應該會合作愉快。
外資試藥大廠 M 家(有另一家藥廠名字一樣的),Marketing Specialist,內定
這家是 Robert Walters I 桑介紹的,就是那個先通知我沒過書類選考結果又打來說搞錯的。印象很深刻那時候我還穿著高跟鞋很辛苦的走在新子安的高架橋上,就接到他電話說搞錯了,我心裡一個三條線但是只能跟她說我真的就在剛剛拿到 Offer 請你快點排面試。
一面不知道是因為很趕所以是電話面試的,大致上沒什麼問題但是面試聽到的工作內容跟 JD 寫得不太一樣。另外一個讓我很介意的是,對方直接問了一句「會有業績壓力,是可以的嗎?」當然我理解任何公司都會有業績壓力,但是感覺業務比較會明確的問這個問題,行銷部門又是在一面就問,害我心裡覺得怪怪的。
終面的部門主管被 I 桑形容得讓我覺得很討厭,但是實際看到我其實覺得他是一個很不錯的人。整個面試過程對方很努力想讓我放鬆,還聊了一下我住在哪裡然後跟我講中文XD。另外他問我自己的優缺點時,並不是問我自己覺得的優缺點,而是問「如果我去問你現在老闆,他會怎麼說」。有趣的是這個問法確實讓我改了自己的答案。缺點我回答自己常常被說個性太不日本人,說話很直接等等。結果面試官竟然很咖薰的說這樣很好啊,我們每次跟上海那邊開會他們都好大聲,我們需要有個人去跟他們吵架XD。
大概也是因為趕時間的關係,這家面完當天下午就接到 I 桑電話說拿到內定了。其實對方最後開的薪水比 T 家還高,但是因為有聽到一些關於 M 家新社長的傳言,最後還是選了 T 家。
大手 CRO 跟顧問公司合併的 IQ 家,Consultant
這家沒打算要多講,但是他們在面試的時候會出題目問你。可能是因為是顧問公司那邊的職缺的關係,被問了費米問題,但是我是到仲介給我可能被問的題目的時候我才知道費米問題這種東西... 問法是先問你興趣是什麼,然後再請你回答跟你興趣相關的問題。例如你如果說興趣是打高爾夫球,他可能就會請你估算全日本的高爾夫球桿的年銷量等等。
日本製造壓縮機的化材子公司,顧客 PM
這家也沒打算要多講,我想我這樣寫大家應該知道是哪家,現在他們也有在做再生醫療了!面試內容很看重你對產業界的了解以及有沒有能力開發新客戶,雖然我自認滿了解的也覺得答得很好,但是後來我還是收到感謝信。
後記雜談
這次轉職雖然不是滿手 offer 隨我挑,中間也面得非常辛苦,但是整體而言最後結果算是很成功的,完全符合我當時訂下的目標:大手、外資、加薪。其他還有一些覺得可以注意的地方,希望這篇文章可以幫助在茫茫轉職大海中的你,請你相信自己,很快就會靠岸了。
接電話與垃圾信箱
這次不止一次信跑到垃圾信箱去,而且有的還是已經來往過的人事的信還是會漏掉,這實在有點不可思議。但是不管電腦人腦有時就是會出錯,自己多檢查幾次信箱吧。然後電話我基本上除了在開會或是面試,其他時候我一定先接再說,沒接到的話一定會打回去。有的時候你永遠不知道錯過這通電話會不會就少了一個機會,比方說我一開始面 Q 家他們就是直接從上海打給我的,所以就算電話號碼看起來很可疑還是能接就先接。
語言能力與專業能力
我印象過去在台灣找工作的感覺,英文好像會講就可以了,加上普遍台灣人英文都滿敢講的,所以我沒有特別覺得自己的英文吃香。但是在日本又是另一回事了,雖然現在英文好的日本人很多了,可是真的要說起來會講英文這件事情,還是滿稀有的。而且要比日文你一定比不過日本人(廢話),所以多多表現自己的英文能力會滿加分的。尤其在大手外資,裡面的日本人英文都非常流利面試都切換自如,所以可想而知沒有切換自如的英文能力,進去是一回事,進去以後會不會很辛苦又是另一回事。
至於中文,雖然我想大家都覺得中國市場那麼大,一定很需要講中文的人才吧,沒有,因為滿坑滿谷的中國人他們日文都比你還好,中文還字正腔圓呢,根本輪不太到台灣人。更多時候中國公司跟日本這邊接頭的人日文就嚇嚇叫了,我這次除了一家比較特殊情況的公司其他沒有一家是要求中文能力的,盡管面試的時候某家主管有說「我們需要找個人來跟上海人吵架」XD。
但是無論語言能力多強,重點還是你的專業。如果我沒有過去研究所累積的知識、沒有前一份工作累積的經驗,我會說幾種語言都不能找到現在這個工作。所以還是再強調一遍,重點是你的專業加上你的語言,畢竟光是語言能力你絕對輸給專業翻譯或口譯的對吧。
學歷這件事
我沒有日本學歷。學歷這件事情我不確定哪個等級的職缺開始會不重要,但是到我這次面試為止我還是很深刻感受到兩件事:有沒有博士,哪裡畢業的。在台灣我不確定,但是在日本我真的這次面試的十幾個裡面沒問我博士這件事的可能不到五家,問到我都很想回去念博士XD。哪裡畢業這件事情,首先你是不是日本學歷,我覺得日本學歷的加分點應該是語言,因為我被問說有沒有在日本念書過,我回答沒有之後都是接「阿不過你日文這麼好沒什麼問題」。那當然如果在日本念的是東大絕對不只是語言能力加分而已啦。
另外面十幾家下來我只有少數幾家(應該五家左右吧)有特別問到清大跟台大,然後裡面有三家是搞錯北京清華跟台灣清大,一家是因為他們有認識台大教授,最後一家是因為主管自己是東大的所以特別說了句「台大也算是舊帝大捏」。 所以台大在日本有沒有用,說實話我覺得有用的機率很小,但是他們分不分得出來台清交、甚至知道台大是舊帝大,我覺得也是有的。所以不需要因為自己沒有台清交就很緊張,但是有的話請自信大聲的說出來吧。
情緒調整
這次面試不是從頭到尾都很順利的。我從一開始面 G 家的自信滿滿,被拒絕以後想要多方嘗試,結果各種不順遂開始變成亂槍打鳥,面得很混亂面到懷疑人生,當時真的覺得乾脆不要面了我就一輩子困在這間智障公司好了(講話注意點)。後來剛好遇到台大校友會,跟一個學姊聊了短短的幾十分鐘,但是她當時說「十家真的不算多」讓我突然回頭冷靜下來想想,我現在是真的在找我要的工作呢?還是在想辦法脫離讓我不開心的環境而已?如果我沒有辦法搞清楚這點,很有可能就是從一個火坑跳到另一個火坑而已。於是我決定把當時手上剩下的 T 家跟壓縮機面完就休息一陣子,結果就拿到內定了XD。
不管是帶職找或是辭職找,長期轉職的心理壓力真的不是開玩笑的。即便是我一開始就已經各種心理準備,四個多月下來崩潰的次數還是比我預期的多不少。所以一開始真的要好好確認自己轉職的原因跟目標,然後整個過程都不要忘記這個原因。另外不管面試幾次都不要忘記,面試就是聯誼,公司面試你的同時你也在面試公司,覺得不對就不要浪費生命了。
感謝看到這裡的你。如果有什麼想問的真的可以問我,我會盡量幫忙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